發展歷程
-
2022年,自2021年國家打贏“種業翻身仗”戰略和甘肅省《振興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實施方案》發布后,公司加速了與十幾個科研院校、一流的研發公司的合作進展,將現代生物育種技術有機融入工程化育種中,協力開展優異種質資源創新。新春伊始,萬象更新,2月11日上午,甘肅省副省長張世珍一行到公司調研指導工作,肯定了公司構劃的建立“種業公司+生物技術公司+科研機構(院校)的種業創新經濟體”是打贏種業翻身仗的“甘肅乃至中國可行模式”。憑借在黃淮海18年,三輪熱帶種質創新選育出的突破性新品種,確立了5年戰略規劃。
-
2021年,通過十個國審品種;五谷哲學思維導圖再升級,啟動大平臺運營管理體系。
-
2020年在《五谷哲學綱要》的引領下,我們實施五谷OKR工作法,它是五谷文化和目標模式的再繼續和具體落地方法,OKR是一種目標管理與思維工具,更是是一種員工自主和溝通的自我管理工具,逐步形成以五谷OKR工作法為內核的《五谷工作法2.0》;
-
2019年共創成型《五谷哲學綱要》,在公司內外逐漸推行自運行機制、內營、外營模式、農管家和平臺化思維;
-
2018年我們又將目標模式再次升級,提出:“目標成就人生,細節決定成功”,頒布《五谷工作法1.0》。
-
2017年是“目標模式年”,“自主、光熱、效率”是目標模式的基礎理念, 五谷的工作模式是目標模式, 所有五谷人做事都要緊盯目標,善始善終。
-
2016年是“氛圍建設年”這一年是五谷文化的落地年,通過五谷文化踐行,逐漸形成企業的感召力和和諧統一性,進一步打造“五谷范兒”。
-
2015年,五谷568國審通過;公司股份制改制成功;五谷研究院掛牌成立;內控體系正式頒布實施;五谷“家基金”啟動;成功舉辦第二屆黃河論壇。
-
2014年,中高層管理者培訓基地“百合班”成立;舉辦第一屆“黃河論壇”;高管團隊組建形成。
-
2013年,與上海諾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戰略投資協議;二期種子加工生產線建成;與經濟日報社一起承辦的“2013年中國玉米種業發展論壇”。
-
2012年,五谷704通過國家審定;近10年的科研結碩果,僅2012年審定玉米新品種8個,目前12個玉米新品種獲得 14個審定證書,涵蓋東北、西北、西南3大玉米主產區的10個省份;云南九禾五谷農業科技研究所成立;提出2013年是五谷種業制度建設年,《五谷種業管理大綱》出臺,明確把“創造先進的管理模式、先進的“企業文化”和“建立幸福企業”作為五谷種業發展目標之一。
-
2011年,提出2012年為質量提升年,“質量是農民的需要,是國家的需要,滿足這一需要是我們五谷的責任,是我們五谷在種子行業有沒有必要存在的基本前提!”
-
2010年,建立海南冬季職工休假與南繁科研基地;組建東北、西北、西南三個營銷大區。
-
2009年,第一個自主研發的玉米新品種“五谷198”在陜西審定;果穗烘干與種子加工成套線一期工程建成投產。
-
2008年,分析公司及種業形勢,對全體員工提出做好準備迎接公司大發展的思路。
-
2007年,9月下旬至10月中旬,連續26天的陰雨天氣,種子高持水時間過長,種子的活力下降,凍害風險明顯提高,甘肅大部分企業將種子芽率標準確定為國標(大于85%),五谷堅持最低為93%,然后將一大批芽率高于國標但低于93%的種子報廢處理轉成商品糧,奠定了五谷人的質量意識!
-
2006年,建立昆明、黃淮海(河南)、東北(吉林)科研基地。
-
2005年,在云南元江開展冬季科研加代,加快育種步伐;建立云南保山、遼寧丹東玉米抗病性鑒定基地。
-
2004年,確立了“為農民服務”的理念、學習型組織的企業文化,形成了以人為本的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。
-
2003年,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掛牌,確立“育種創新”是種業未來核心競爭力的創業理念,成立科研組;與中國農業大學、天津農科院建立業務聯系,開展玉米種子代繁、親本代繁業務;獲甘肅省“全省玉米種子專項檢驗質量信得過單位”。
国产农村一级拍拍视频